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新时代党建引领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26 09:1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周婉如 侯钧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将除水害、兴水利作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进入新发展阶段,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幸福河湖对治水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切实筑牢保障国泰民安的水利根基。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当前水安全中新老问题交织。“老问题,就是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新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在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树牢底线思维,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全面提高解决水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

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优势,建立健全水旱灾害监测机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提前发布汛情、旱情工作动态,构建“灾前精准预警、灾中紧急响应、灾后快速恢复”的三级联动体系,筑牢抵御水旱灾害思想防线、机制防线、技术防线。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挥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开展节水主题教育,培育人民群众节水美德,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群众退耕还林还草、退还被占用的河湖生态用水,引导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加强河道堤岸、沼泽碱地的绿化建设,提高水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推动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推动水环境高效治理。坚持源头防范、末端治理的原则,健全党集中统一领导、政产学研共同参与、多主体协同推进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水污染的重视程度,加大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存量治理和增量控制的力度。

第二,坚持辩证思维,助力水文化繁荣发展。辩证思维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事物,并且从哲学的高度为解决问题提供根本的思路与策略。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在新阶段的治水实践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处理好守正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讲好“中国水故事”,弘扬中华水文化,推动水文化的繁荣发展。

坚持保护传统乡土文化遗产与深挖水文化时代价值相结合。积极保护水域沿线具有历史底蕴的古村庄、古建筑,建立村史馆,保存乡村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及手工艺文化等传统文化遗产,让人民乡愁有“乡”可寻。同时,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治水的生动实践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红色水文化、传承红色水基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国际水组织平台,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水文化。各省市不断挖掘当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及模式,积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水和谐的治理理念,不断丰富中国水故事的地方素材。例如,“水韵淮安”因水而生,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中,水利部门党组织不断挖掘并传播蕴含其中的漕运文化、漕盐文化等水文化,展现出当地人民的治淮成就和水利精神,提升了江苏水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坚持系统思维,协调水经济绿色发展。系统思维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之上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各级党组织应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在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上,充分利用沿线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稻、荷花、莲藕等水生农作物,打造“好水润好粮、好水种好菜”等有机农产品品牌,同时利用水库、河道、水渠、水闸、水电站等场所的天然水资源优势,在提高水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切实降低因经济开发而形成的生态环境压力。在电力行业上,基于水能的可再生性、绿色清洁的特点,水利工程建设应创新研究电力应用潜力,谋划未来的电力应用前景,构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的科学机制。在服务业上,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河湖、水利风景区、水库等天然水资源为载体,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旅游”产业,培育水上运动、休闲康养、内河游艇游轮等绿色新型服务产业。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理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淮安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本文系“党建与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