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发挥高校特色 助力扶贫攻坚
2020-09-17 07:48:00  来源:光明日报

高校作为人才和学科资源高度汇集的学术重镇,能够给贫困地区输入先进的思想理念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培育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授之以渔”实现“智志双扶”,既是大学的优势,也应是高校扶贫的重要发力点。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北京地区新增的扶贫高校,在对内蒙古进行对口帮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帮扶地区的实际需求,倾力打造“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宣传扶贫”的新高地。

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精准实施“智志双扶”。提升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是大学的优势所在。中国传媒大学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在信息工程和传播学科的优势,派出媒体融合领域的专家、教授深入扶贫一线,升级改造内蒙古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平台。导入先进的传播理念,推动国家级非遗申报,将美丽的科右前旗草原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学校组织师生团队深入草原腹地,拍摄优美的草原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更多社会爱心资源进入扶贫地区。扶贫干部成功引入社会资源建成文化书屋“星空坊”,创办了创意文化产品“中传创扶”扶贫车间,以及水果深加工的“季小果”沙果酱等项目。

改变贫困面貌并使之可持续发展。物质的帮扶固然需要,但要从根子上脱贫,必须“授之以渔”。科尔沁大草原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旅产品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学校利用那达慕草原节,汇集国内外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乌兰毛都举行了“中国草原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为基层干部传授先进的发展理念。学校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电视学院等单位,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通过线下的“中传讲堂”和线上课程相结合,对1593名基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与当地职校共建教育实训基地,开展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帮扶。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对师生的再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接班人。高校师生深入参与扶贫工作,不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特殊的收获。扶贫的经历不仅有利于师生更全面地了解国情,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他们开阔眼界,提升境界,认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参与扶贫实践也激发他们对研究课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思辨和深入思考,有助于师生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脚踏实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优势,建立党建扶贫新模式。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高地,通过思政讲堂、结对共建党支部以及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优势,润物无声地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向贫困地区基层群众传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动脱贫攻坚持续、高效推进。同时,高校与贫困县共同打造基层党建新阵地,不仅有利于探索党建扶贫的新模式,推动党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深化高校理论工作者对党建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提炼总结共建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经验。

(作者:陈文申、徐红梅,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扶贫办公室主任)

编辑:王逸男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