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政产学研用协同赋能一流大学建设
2024-02-06 09:1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丁叙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政产学研用是一种协同创新模式,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主体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助推企业自主研发、加速高校技术创新、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对新一轮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对于高效衔接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积蓄服务社会发展动能。全方位统筹高校和地方两种资源,成立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政府部门与高校联系制度化、经常化。政府要定期发布重点产业领域重大科研及合作需求,全面做好政策解读、项目对接等,高校协同解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服务优化等重大命题,双方确定工作专员,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产业规划、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度对接,形成“对接有专班,落地有专员”的纵横交叉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产业生态,在新格局中彰显地方特色、打造地方优势、形成地方模式。

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产教育人思政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大胆创新,重视思政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设实践创新课程,拓展技能研究渠道,勇破学科边界,力促学科渗透,打造一批创新实用、生动有趣的产学研用课程,将产学研融合理念贯穿人才培育全过程,满足人才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不断激发人才培养内生动力。高校要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办学层次,在用好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主动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地方发展规划,主动迎合企业生产需要,深入探索“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协同新模式,聘请在生产一线的技术、经营与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协同育人导师,把企业生产场景作为育人场景,探索“线场思政”,将思政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大学生德技并修,使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盘活高水平师资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强大合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要一体构建教师发展综合体系,探索形成多渠道引进、多元化培养、多层次评价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研究能力精湛、学科领域广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建立“人才特区”政策,以接受、调入、聘用等方式灵活引进专业型名师名才,发挥好高校院士引领带头、咨政建言作用,用好高校专任教师与社会兼职导师的组合优势,安排校地双导师对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指导。着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培训体系,鼓励各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政策制定、企业科研、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联合推进项目落地,发挥高校“智囊团”作用。

搭建多元化协同平台,根植科技创新发展沃土。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效沟通,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实现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共享共用。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的角色,下功夫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沿的创新项目和高端先进的技术。对城市建设而言,高校肩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技术研发、高质量理论研究的重任。同时,大学科技园是实现城市和高校互联互动互促的重要载体,能集成多领域科学技术、多类型创新资源、多方向优秀专家,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成科技企业孵化、助推科技人才培养。高校要紧密围绕区域内制造业高端发展,强化与相关制造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支点,促进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融合,让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化剂、创新人才培育的强引擎。

综上,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一流城市的名片。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各界迫切希望高等院校紧跟国家战略发展的步伐,为各行各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高、国际视野广、科技创新力强、专业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家已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开展了深入实践,更加重视区域协同发展的系统性、条理性、和洽性,迫切需要以全新逻辑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的密切合作,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要扎根关键领域、对准科技前沿,深入开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创新基地等建设实践,同时强化与所在地区的各层次各领域的产学研融合,深化高质量校地合作、发挥高水平教师作用、培养高素质学生人才、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为区域内制造业高端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能力,同时也为助推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本文系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SJA1221〉、2021年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项目〈21DJSZ01〉阶段性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