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善用“加减乘除”,拓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
2024-06-27 10: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旨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集思想引领、文化塑造、学业支持、实践创新、生活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学习生活园地,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场域和渠道。2023年,教育部组织召开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思想引领,勤用“加法”,打通思政育人“全链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具有持续时间长、利用频率高、影响力深远的特点。在学生社区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一方面要更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校史校情和学生典型,利用好廊厅文化、党团活动室建设,营造特色社区文化,盘活和激发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热情,探索形成校园和社区的品牌文化活动,在社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社区场域育人功能发挥,建立健全校地、校企常态化合作机制,联合校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共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动育人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开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校内校外资源充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优化流程,细做“减法”,提升“全流程”育人质效。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既缩短了育人的空间距离,又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推动了“五育”的空间延伸和多主体联动,对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化社区服务方面,一是要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团支部,夯实“红色堡垒”,健全学生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置党员先锋岗、团员青年工作坊等工作机制,打造党团活动阵地,开展示范宿舍评选、师生党团结对帮扶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学生、学院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的联动,将团队“共同体”观念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最基层,在空间上缩小人际距离,有效强化人际沟通,做到实地解决学生“微诉求”,服务学生“零距离”。二是要通过优化服务拓展社区育人实效,持续建设校级学生事务大厅、院级学生服务站、线上咨询服务中心等,通过精简事项,减材料、减环节、缩时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日常业务“一键”申请,服务事项“一网”办理,需求“一站”解决的舒适服务,提升学生社区服务满意度与认可度。

协同育人,巧用“乘法”,实现育人体系“全覆盖”。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强调高校育人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纵向上要求育人内容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横向上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入学生社区,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平台队伍力量,形成乘数效应。汇聚校院、校企、校友等资源力量,实施思政导师、专业导师、实践导师、健康导师、双创导师下沉学生社区工程,完善制度、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保障,形成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探索思想教育与育人“自育”、文化浸润与服务赋能、队伍下沉与社区管理、朋辈指导与个性发展等“四个融合”,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网格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机制。二是通过选树标杆,着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社区内设置党、团示范区,推行优秀学生党员、团员代表和学生代表轮值制度,聘任校院各级朋辈导师,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提供涵盖学业支持、竞赛指导、安全导航、志愿服务、实践锻炼、创业陪跑等服务,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升学生的管理热情和管理能力。

个性指导,活用“除法”,提供“全天候”力量保障。高校学生社区要改进惯有的管理体制,让结构、关系、机制、文化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效能。一是学工队伍“全天候”入驻,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排解成长困惑。通过在学生社区驿站设立心理咨询站、征兵工作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站、就业工作辅导站等,从党团推优、政策咨询、专业指导、政审服务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便捷化服务。二是提升校园服务与管理能力。“大后勤”管理服务模式下,公寓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服务人员均是学生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发展,后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智慧门禁及监控系统、智能公共服务设备在学生社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及时整合学工、后勤、教务等多方面数据,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社区大数据集成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践中,有效用活“加减乘除”一线工作法,不断整合学校学院力量,贯通“一站式”学生社区资源供给体系,不仅有助于健全“大思政”育人工作体系,还有助于打造“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社区,形成“价值共育、文化共享、成长共赢”的育人新生态。

(余贞 杨柯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品牌〉“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加强学生社区驿站建设”〈编号:22Z618〉的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