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激发非遗活力,赋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4-10-17 10:05:00  来源:新华日报

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聚集地,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焕发非遗魅力,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增加高校学生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和振兴非遗。

高校校园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人际关系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遗传承者的智慧结晶,体现了非遗传承者坚毅、专注、执着、创新的品质,其精神文化内涵值得高校校园文化汲取。在文化意义层面,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修养,增加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灵活的创新思维,是传承非遗的重要群体和重要力量。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非遗活力。

从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来说,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建设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举措。为此,近年来,部分高校将非遗课程列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立了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搭建了校企地合作平台等。这在丰富和提升高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没有充分利用非遗的教育价值。通过了解和学习非遗,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非遗本身的独特魅力,而忽略了其教育价值。第二,宣传力度不够。高校校园文化一直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新颖等优势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随着非遗的热度升高,很多高校将非遗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但由于宣传非遗内容不充分、宣传渠道不新颖、宣传范围不够广,导致学生对非遗的了解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第三,缺少实践。深刻领会非遗的精神内涵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而高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创新、选题单一、缺少科学的规划和安排等,学生无法真正参与非遗社会实践,无法学以致用。

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高尚品质,有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达到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从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来说,可以从凸显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发挥校园融媒优势、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

首先,活用非遗元素,凸显课程思政引领作用。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高校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方向引领、目标引领和思想引领作用,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活用非遗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充分发挥非遗的教育价值,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

其次,借助融媒体力量赋能非遗。高校融媒体是高校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学生了解、学习、汲取、吸收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融媒体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通过学校网站新闻、钉钉办公新闻、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方微博等途径赋能非遗、强化内容运营,将非遗用视频、短片、语音等形式展现给高校学生,加强对非遗项目人物故事、项目渊源、价值、观念等内涵的挖掘与传播,增加非遗的时代感、吸引力。

此外,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体验非遗。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学生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提高创新能力、发挥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重要平台。请非遗传承者进校园进第二课堂传授、讲解非遗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和非遗传承者面对面交流,更近距离、更直观地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在社会具体实践中体验非遗,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沉浸式参与、体验非遗活动过程中提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非遗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而高校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为非遗的弘扬、创新注入活力,同时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和高校育人模式提供新思考。

(佟姗 郁敏 作者分别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号:24SZB-039〉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