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因地制宜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024-05-29 09:2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 亿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新使命。因地制宜体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实事求是根本原则,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要用好因地制宜这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

用好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论,前提是坚持基本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没有统一路径和模式,但思政课的本和源、根和魂必须坚守,守正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前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着独特的政治性、价值性和统一性要求,这是用好因地制宜重要方法的前提。

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前提。思政课是政治课,政治引导是其基本功能。不管改革创新如何千变万化,思政课都必须坚持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坚持价值性前提,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思政课以科学的知识为支撑,在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望中凝心聚魂、塑魂壮骨,带领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此外,还要坚持统一性前提。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这是确保教学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的现实所需。统一要求是内核,但在落实统一性要求上,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

用好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论,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因地制宜重要方法的本质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了许多思政课建设长期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性问题,深刻总结了思政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

新征程上,思政课改革创新仍将面临着许许多多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即便是相同的问题,也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进程中,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因地制宜的施力点;要善于因地制宜解决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认识的问题从思想层面解决,功能的问题通过健全制度解决,水平的问题通过系统推进解决,保障的问题通过政策引领解决。总之,就是要量体裁衣、分类施策。

用好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论,路径是坚持特色多样。思政课改革创新不能“千校一面”“万课一貌”,不能搞一种模式、用同一种招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活力来源于改革创新,在于结合高校、学生等现实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方法和路径。

对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而言,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决定思政课教学成色。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检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重点地迭代升级、继续深化。思政课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课程要求、学生需求、资源供给等实际,因地制宜地尝试探索更多具有时代特色、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特别要有针对性地用好现代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用好社会大课堂的丰富资源。思政课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既要把思政课搬到广阔的社会天地,整合地域资源打造更多的“乡野思政课”“厂矿思政课”“博物馆思政课”等体验式思政课课堂,又要开门办思政课,畅通鲜活实践进课堂的渠道,让思政课堂“冒着热气”,使更多源于地方实践、彰显地方资源禀赋的思政素材充盈课堂,汇聚各类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社会途径、社会活动等参与思政课建设。此外,从宏观层面来讲,各地区、各高校也应善用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贯穿政策支持到具体实践的全链条全领域,开创思政课建设“一域一策”“一校一品”的生动局面。

用好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论,落脚是坚持向新提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明确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如何来抓”的问题,拓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怎么干”的路径,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体制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创造新模式、新动能。

要着力聚焦“三个方面”向新提质:一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到哪里,思政课就要推进到哪里。要因地制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有序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二是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讲好新时代故事、革命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故事素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三是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突出重点健全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关注青年教师群体,因人而异设计成长路径,拓宽成长平台和渠道,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坚实的后备军。保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优质生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