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更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2-12-20 13:5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于舒盈 张怡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本靠科技。必须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更大力度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更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和特点,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同时也要看到,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90%以上,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形态多样,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先天不足,无论是粮食生产稳面积保供给、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还是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都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支撑,用符合国情、农情实际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科技创新是自然再生产过程,既要考虑生物生长发育规律,还要考虑区域之间的气候、物候、水土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差异。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紧盯瓶颈制约强化科技攻关。围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培育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围绕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等重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等,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促进育种水平显著提升、供种保障持续增强、种业企业蓬勃发展,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和现代农业投入品。针对农业地区大型大马力机械、南方丘陵山区小型小众机械,油料、糖料和果蔬茶等小品种作物,水稻栽插、油菜移植、甘蔗收获等关键环节,把握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研发更多适用农机具,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寸土地在科技的推动下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要加强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功能性专用肥料和动物疫苗、新饲料添加剂等现代投入品研发应用,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和安全发展。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在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食物需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确保重要副食品有效供给,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强耕地、海洋、林地、动植物综合利用,积极探索设施蔬菜植物工厂、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现代种养模式,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新推广现代耕作技术模式。耕作技术模式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综合集成,是推动农业持续稳产增产的关键。比如,南方地区围绕高效利用光热资源、西北地区围绕有效利用水资源、东北地区围绕保护好黑土地,分别推广相应的耕作技术模式,强化创新成果集成应用,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比如,大力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增产增效模式,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

更大力度凝聚多方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人才积极性,瞄准前沿领域和交叉领域协同开展科技创新,形成资源优势有效发挥、多方互促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涉农科技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优化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市场交易模式,面向“三农”一线,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培养一大批种田能手、农业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等,让一批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投身广袤田野,一批批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人”转变观念、提升技能,一批批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人”成为储备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