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维度
2023-01-05 13:3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梅景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和衷共济的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开创出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包含着重要的思想维度和价值意蕴。

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指向的文明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中,对人类文明形态特征的概括做了规律性的阐述,他们认为,以往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以这种对抗为基础的”。以往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都是以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统治和压迫作为前提,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要目标,是将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前提,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超越,通过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坚实的文明形态根基。

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也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注入了全新的时代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为处世之道,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为价值导向,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为精神气质,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生存理念,在新的时代创新发展中持续成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第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作为基本价值指向的文明新形态。以往的人类文明形态关注于单个民族国家的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往往忽略了人类作为共同体的总体性价值。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虽然引发人们对于全球化和现代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但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潮流也甚嚣尘上,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和平、发展、公平、政治、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新挑战,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